科技赋能农业 鸿达兴业推移动种植促生态发展

字号: | |
2021-02-26 20:02:30

  

        在广州圆生态农田试验区里,一束束长势旺盛的冬小麦在整齐排列的种植斗上栽培,与脚下土地完全隔开,不由引起记者和现场市民的观摩兴趣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,这是“移动生态农业”种植新模式。

        “通过种植斗和营养土两者结合,即可实现“移动生态农业”的种植功能,还可在房顶、房前屋后、荒野等地享受种植和丰收的乐趣!”2月24日,位于广州圆大厦旁的生态之舟,鸿达兴业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上致辞表示,在她看来,凭借科技之力,“移动生态农业”正在探寻更多可能性。

活动现场

种植斗推动“移动生态农业”成现实:空中农田不是梦

        民以食为天,农以地为安,面对如今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,如何实现空间充分利用和开展生产,无疑是农业科研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。

        “种植斗的应用可更高效利用土壤空间,将农业和固定土地分离,实现便捷、可持续的新型农业。”项目负责人表示,他谈到种植斗的设计,其通过结合内部立体架与栽培设施的科学构造,可创造出多层次的栽培空间,真正让空间充分利用。

        据介绍,种植斗的生产采用了鸿达兴业自主研发的PVC新材料,其设计符合作物生长,具有承重强、韧性好、耐腐蚀特性。另外,种植斗具有可移动、可定制、可创造多层次栽培种植空间特点,让土地资源高效利用,随时随地种出粮食果蔬等。项目负责人还兴奋地介绍,只要保障采光效果,空中农田不再遥远,移动化、集约化、科技化农田将打破空间束缚,全方位释放新型高质量农业工厂的发展潜能。

PVC新材料种植斗

        项目负责人还向记者表示,鸿达兴业打造的生态农田采用直播技术,避免了耕种中育秧、返青等繁复的流程,除能节约用水以外,还可以压缩生长周期,减少人力成本,大幅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。据介绍,去年7月种下的水稻108天就可以收割,比广东水稻正常的生长周期缩短30天,这对酸性土壤多,水稻产量偏低的南方地区来说,是一种很好的种植模式,对水稻的轻型化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,可实现一年四季可种可养。

营养土修护薄土成良田

        除了种植斗,如何提高和改良土壤的利用率,同样也是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的关键步骤。

营养土栽培演示现场

        “在种植斗上撒完种子后,覆盖上营养土,并用水进行湿润,大概3到5天便会发芽。”活动现场,项目负责人正演示如何在营养土上进行种子栽培,他表示放入的营养土可起到保持水分作用,且种子发芽后要进行移栽,为的是不让其过密生长。

        他还表示,营养土的研制过程中,凝聚了土壤改良、精准检测、科学配方、有机环保等多项技术,确保其含有母土、土壤调理剂、有机质、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,让作物在优质的土壤环境中更好生长,可种植的作物包括水稻、小麦、蔬菜、绿植、花卉等。

        记者在生态农田试验区还看到,除冬小麦外,还种植有土豆、番茄、秋葵等,长势喜人,部分障碍性土壤的种植斗里只长出了稀疏的苗,而经过鸿达兴业改良后则生长繁盛。

        “种植斗和营养土相辅相成,两者结合构成的“移动生态农田”会满足不少市民自我种植的需求,还能收获种植和丰收的乐趣。”鸿达兴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,公司通过移动栽培、土壤改良等方式,生产出多样化农产品,对城市家庭可利用空间种植,以及干旱、洪涝、污染等问题下农田修复、农作物复产均具有参考价值,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推广意义。

文章转载自 南方+



责任编辑:admin
分享到: